家风诵读|朱柏庐《一粥一饭 当思来处不易》 |
||||
|
||||
传诵经典家训 传播清廉家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教育,推进廉洁文化建设,注重家风建设,引导党员、干部修身律己、廉洁齐家,培养现代文明人格。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纪委全会工作部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带头以规立家、修身齐家、以廉守家,以清廉家风促进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持续向好,市纪委监委宣传部联合市直机关纪工委、威海广播电视台推出《家风诵读》栏目,传诵经典家训,传播清廉家风。 中国历代名人家风家训处世篇 大家好!我是本期的诵读者崔博,来自威海市委办公室,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朱柏庐的家风家训家规故事。 朱柏庐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人物简介 朱柏庐(1627-1698),名用纯,字致一,号柏庐,明末清初江苏昆山人。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因为敬仰二十四孝中为怀念父亲王修而终生不面向西坐、在父亲墓前攀柏悲号的王裒,自号柏庐。 朱柏庐终生未入仕,居乡教授学生,向学者授以小学、《近思录》等。他深感用当时传统的教育方法,难以让学生学到真实的学问,故写了《辍讲语》,反躬自责,语颇痛切。他曾用精楷手写数十本教材用于教学。《清史稿》把他称为清代的“孝义第一”。康熙年间他坚辞博学鸿词之荐,与徐枋、杨无咎号称“吴中三高士”。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染疾,临终前他嘱咐弟子:“学问在性命,事业在忠孝。”著有《治家格言》《大学中庸讲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春秋五传酌解》《困衡录》《愧讷集》《毋欺录》等。特别是其所著的《治家格言》,劝人勤俭治家,安分守己,其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治家名言警句,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家训故事 它是一篇诞生于300多年前的治家格言。 它曾经是大多数中国人开始启蒙教育时必须反复诵读的书目。 它曾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增广贤文》一起,被奉为中国传统蒙学经典。 它广泛传播于华人世界,被尊为“治家之经”。 它就是著名的《朱子家训》(原名为《治家格言》),作者是明末清初大名鼎鼎的朱柏庐。 朱柏庐出身于江南的书香世家,在风景秀丽的家乡苏州昆山,度过了幸福的童年时光。然而这一切,都随着清兵的入侵,发生了改变。 据史料记载,在朱柏庐19岁那年,清军攻破昆山城。他的父亲朱集璜以一介文弱书生,毅然上阵挥刀杀敌,城破后投水殉国。年轻的朱柏庐带着母亲和4个弟弟逃出昆山城,虽幸免于难,但从此家道败落。朱柏庐一生严以律己,勤俭治家,生活中处处以身作则。他常对妻子说:“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70岁生日时,家人给他祝寿,亲友们纷纷登门,送来了礼品,但他一律谢绝。甚至连儿子媳妇也只让他们行一个礼,就算是拜过老寿星了。生日那天,他邀请亲戚朋友们用餐,几乎全是素菜。妻子担心这样做会被人看不起,他却笑笑说:“自奉必须俭约。” 朱柏庐在教书育人之余,非常注重读书。他在《朱子家训》中写道:“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志欲大,心欲虚。尽孝悌,敦读书。学如是,斯远到。勉之哉,及年少”。朱柏庐一生淡泊名利,为人极为低调。他既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但是,凝聚了他毕生智慧,精心创作的这部《朱子家训》足以让他流芳后世。 在朱柏庐40岁的时候,这部《朱子家训》已流传在外,备受世人推崇。但他非常谦逊,从不宣扬这是自己的作品,以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都误以为这是南宋大儒朱熹所作。由于《朱子家训》在社会上产生的巨大影响,清代以来江南苏州一带的读书人家,几乎家家户户都备有它的读本,许多人家里还挂着《朱子家训》的条幅、对联,作为治家的座右铭。阮元、黄自元、林则徐、李鸿章等人,都曾亲自抄写过这部经典。从他们留下的一幅幅端正的楷书中,我们能领略到他们抄写这部经典时的谦恭之态。 《朱子家训》虽只有500余字,却涵盖了勤勉治学、励志自强、谦虚谨慎、安分守己、修身明德等诸多方面,集中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修身处世的要旨。 身为教育家的朱柏庐,深知如何让人们更容易接受知识。这部《朱子家训》,原本就源于他给自己的学生和子弟的启蒙课程。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是这部经典易于为人所接受并广泛传播的重要原因。 今天,朱柏庐的名字仍被人们常常提起,他的治家格言依然广为流传,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家训名言 ◇原文◇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朱柏庐《朱子家训》 ◇解读◇ 天刚要亮的时候就起床,洒水打扫庭院,使院落内外保持整齐清洁。黄昏的时候就准备休息,关窗锁门之事,一定要亲自检查。 ◇原文◇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柏庐《朱子家训》 ◇解读◇ 人吃的每一碗粥、每一碗米饭,应当想到它的来之不易;人穿的衣服上的一丝一缕,要时常想到它在制作时的艰难。 ◇原文◇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朱柏庐《朱子家训》 ◇解读◇ 日常的生活用度一定要节俭,宴请宾客要有节制,不要沉湎于游乐之事。 ◇原文◇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朱柏庐《朱子家训》 ◇解读◇ 做人一定要朴实淳厚,教育子女行事一定要遵守规矩。 ◇原文◇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朱柏庐《朱子家训》 ◇解读◇ 不可贪图意外之财,不可过量饮酒。 ◇原文◇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朱柏庐《朱子家训》 ◇解读◇ 给人以恩惠,不要总想着别人应来报答自己;接受恩惠的人不要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好处。 (来源:《中国历代名人家风家训家规》) 诵读者:崔博 威海市委办公室政工科科长,威海市市直机关“守初心 担使命”微党课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