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宣传 >> 机关文化
 
品“信”

发布日期: 2020- 05- 09 16:25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李孟君 字号:[ ]


谈起“信”字,便绕不开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徙木立信”一事。

公元前362年,秦献公薨,秦孝公继位。此时的秦国四代乱政,财富土地空前流失,河西被吞,函关易手。加之连年有战,府库尽空,民不得温饱,土无人勤耕。国难之时,秦孝公力排众议,重用卫鞅实施变法,为解决国府过去施策反复、民不信官的问题,卫鞅下令“徙木立信”,并向百姓承诺:“国府言必信,行必果。”这一举动将一个“信”字深深扎根在秦人心中,从此官民一心共赴国难,最终成就了统一六国的雄秦。可以说,“信”立下了威严,化解了矛盾,成就了变法。“徙木立信”的故事,也作为流芳百世的典故传承至今,时刻提醒中华大地上的千万儿女,“信”是刻在血脉中不可割舍的品质。

“信”字拆解开,便是“人”“言”,如何立信,则需人“言”,且“言必由衷”。发自内心的话,诚实,不欺骗,不怀疑,是人与人之间立信的基础。我们常将“信”与“诚”字结合为“诚信”二字,然而我认为,单拎一个“信”字更带着一份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温度,不仅包含诚实的因素,更是信任,是依靠,是沟通,是理解。

“信”,是言由心生,真诚坦荡。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兴。对人对事,胸怀坦荡,真诚以待,是自重也是对他人的尊重。“一诺千金”“尾生抱柱”“晏殊守信”,古人以信为做人准则,彰显炎黄子孙诚实守信之风。而今,泱泱大国守信之风一如既往,在科技化、智慧化的快车道上,信用的力量逐渐显现。企业、个人皆建立诚信档案,诚信体系、诚信建设、诚信消费皆成时下热词,交往看信用、办事找信用、违规卡信用,抽象的用语,正成为个人、企业,乃至城市、国家的重要标签,以法律和规则的方式塑造着信用发展的无限可能。

“信”更是彼此信任,精诚团结。在席卷全球的这场疫情中,我们看到了多少医患真心相待、彼此信任的感人故事?又曾为多少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事迹流下热泪?作为档案馆的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我也曾在居住地社区从事过志愿服务,乍暖还寒的时节,疫情却刻不容缓,靠近医院的社区,疫情防控形势更加严峻。为了社区居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工作人员们挨饿忍冻,深夜12点钟还值守在社区入口,初春的雪花融化成水又结成了冰,细小的冰粒飘飘洒洒,把值守的大家都变成了雪人,挨家挨户敲门送菜、发放消毒剂都是家常便饭。面对工作人员的辛苦,社区居民则是捧出了金子般的信任。家家给出承诺书,户户争当志愿者,即使有几户不理解工作,发几句牢骚,也有热心的邻居帮助劝导。街坊邻里的大娘更是煮出热腾腾的饺子,挨家挨户送给社区里的孤寡老人,说着:“您放心,咱们都要相信这些年轻小伙儿小闺女!”就是这份足金的信任,贴近了大家的心,也让这座滨海小城的春天洋溢温情。

诚然,如今我们能看到许多守信的正面例子,也有部分不和谐的歪调,“高仿”“山寨”“老赖”“刷单炒信”“塔西佗陷阱”蚕食着信任,加深了误会,更寒了人心。然而,信用绝不是滋养恶行的工具,而是一把令人谨言慎行的戒尺,尤其需要政府出招、社会协同。政府公信力是社会信用的标杆,更是政府与群众天然的血脉联系。为打造“知信、用信、守信”的良好信用环境,威海正着手推进信用“五进”工程行动计划,在市直部门中积极推行实施“海贝分”(机关)积分管理试行办法,用肉眼可见的规范约束公职人员,行政效率和政府公信力踏踏实实扎根纵深,从而激励企业、群众的信用正方向。时光正好,未来可期,威海这座蓄势待发的精致小城,必将在信用体系建设的快车道上风雨无阻,一路飞驰。(威海市档案馆 纪清)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