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精致模范机关创建党建访谈录⑰:威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
|
||||
【编者按】 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是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机关党建的根本遵循。中共威海市委市直机关工委改革创新思路、结合威海实际,全力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的重要指示和市委“产业现代化、城市国际化、新型城镇化、发展绿色化、治理现代化”的五大任务,在市直机关开展“精致模范机关”创建活动。 为进一步提升机关党建活力,深化精致模范机关创建成效,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联合中共威海市委市直机关工委重磅推出“威海精致模范机关创建——党建访谈录”系列专访栏目。本期专访嘉宾:威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刚。 服务大局 创新担当 全心全力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写好精致模范机关创建“自然资源和规划篇” 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承担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的重要职责,与人民群众利益休戚相关。自机构改革组建以来,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坚持和加强党对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以服务“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为目标,以强化要素保障和资源保护为抓手,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全力做好产业项目落地服务工作,提升城市规划设计服务水平,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助推全市经济社会稳步健康发展,多项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前列。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请您介绍一下,威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1年以来精致模范机关创建整体工作情况? 张刚:今年以来,我们始终坚持党的建设为统领,落实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工作要求,持续将创建工作与各项业务工作紧密融合,全面建设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精致模范机关,大力解决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的难点、堵点问题,促进机关党的建设质量全面提升,引领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全面提档升级。市局直属机关党委被评为“精致模范机关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一是党建抓在前,构建良好政治生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建立起以“自然资源沧海大课堂”为主的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实现党员干部集中培训教育全覆盖,各级党组织开展党课、宣讲、专题讲座培训等150余次,参与人员1100余人次。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健全以严肃工作纪律、优化内部流程为代表的机关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大绩效”考评体系,倡导和促进风清气正的机关政治生态。 二是落实走在前,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以开展干部作风大改进、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激励各级党组织“学典型、促发展”比学赶超,在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强化土地要素保障、“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方面形成了具有威海特色的典型经验和自然资源系统行业标杆,先后被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和主流媒体宣传推广。 三是品牌树在前,着力解决难点堵点问题。全力打造“精致+”自然资源和规划机关党建品牌,在各服务大厅设立志愿服务站、党员先锋岗,成立志愿服务队、党员企业服务队,共开展进社区、登记上门服务、创城包保、“新时代文明实践星期六”“党建+志愿活动”等50余次,参与党员350余人次,为企业、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17个。1个党支部被评为市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起到了“由点及面”的全域带动作用,全系统党建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如何做好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文章,促进高质量发展? 张刚:我们坚持党的建设不动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变化,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践行新发展理念,认真履行行业职责,为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强化要素保障,服务全市招商引资。把破解土地要素制约作为“头号任务”,对全市609个市级重点项目存在的土地、规划方面问题,主动靠上服务,分门别类制定保障计划,先后成功为石岛国核一号等重点项目预支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867亩。同时,注重把握最新政策变化,召开全市土地要素保障专题会议,组建“政策宣讲团”,轮流到各区市、开发区进行现场宣传解读,包括各区市政府班子、各镇街党政主要负责人在内的1000余人参加,现场解答基层疑惑80余项;组织召开全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政策解读视频会议,保障和规范威海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以实际行动打通土地政策在基层的“最后一公里”。我局还在市委党校处级干部培训班上就土地利用政策解读进行了授课讲解。 强化底线思维,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威海市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矛盾比较突出。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部署要求,用长牙齿的硬措施严守耕地红线,全面推行实施“田长制”,及时开展永久基本农田核实整改补足论证,扎实推进“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回头看”、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的日常监管,以“零容忍”的态度强化土地执法。加大废弃矿山治理力度,今年威海市共争取到中央、省级治理资金2891万元,位列全省第二位,计划修复的151处废弃矿山已全部完成治理,其中华夏城废弃矿山治理修复成为全国矿山修复的典型案例,众多省市单位纷纷学习借鉴。 强化节约集约,化解城市成长烦恼。出台《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构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长效机制,截至目前,共处置批而未供土地6055亩,处置闲置土地5052亩。在全省率先开展中心城区低效用地整治工作,五洲太阳城南周边区域示范项目入选全省第一批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示范项目。高效率切实解决城市成长烦恼,城镇居民小区办证问题化解率达98%,民营企业办证问题化解率达100%,威海市首创的“四套工作法”在全省范围内宣传推广,我市2个土地房屋产权历史遗留问题化解案例入选全省10大优秀案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作为服务民生密切的部门,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学典型、促发展”中做了哪些亮点工作? 张刚: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倡导主动思考、深入钻研的学风和作风,引导党员干部寻标对标,学比赶超,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为民服务的能力水平,通过流程再造、精准服务,在多领域树立“威海形象”,推广“威海经验”,让群众企业切实享受到更多的实惠便利,感受到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的新变化、新作为。 深入推进“数字赋能”。建立了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应用服务“一张图”,在全省率先研发“项目用地合规性智能辅助查询平台”,为使用者提供精细化查询服务和合理建议,有效提升了项目选址效率和精度,确保项目更加快速、便捷落地。目前已在全市部门、单位和镇(街道)实现“全覆盖”。 全面深化改革创新。率全省之先,打造“多测合一”测绘新模式,将原来竣工验收阶段的房产测绘、人防测绘等8个事项,变为1个综合测绘事项,时间缩短50%以上,成本降低超20%,成为全省自然资源系统的典型。聚焦规划审批服务,自我革命、自我加压,打造“效率规划、阳光规划”品牌,以清单化、时效化模式提升规划审批效率和质量,杜绝“体外循环”“隐性审批”,提高审批效率,已办理联审方案144项。同时,推行“带方案出让”和“拿地即开工模式”,实行“一对一”精准服务,极大提升了企业获得感和满足感。 提升“互联网+不动产”模式内涵。聚焦“不动产+”便民服务,“跨部门”集成办理和“跨区域”联动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100%实现“网上办、掌上办”,被市委宣传部确定为全市工作重要典型组织媒体进行集中报道,相关经验成效被山东电视台报道。推行“不动产登记+金融”改革,将登记大厅下沉到金融机构网点,企业跑腿次数“3变0”,时间“3缩1”;在伴海等社区设立集中办证点,实行“入驻式”零距离上门办证,累计解决4.3万套住宅土地房产办证难题;推行“不动产登记+水电气暖过户”一站式办结模式,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目前已惠及群众3.7万余户,用电过户与不动产登记协同办理属全国首创,并被国家电网作为典型经验进行推广。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